01
thumb

NEWS TITLE

即评热点之“低头族”

POST TIME
2015-04-01 16:48

相关新闻回顾

2012年10月12日晚,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,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,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,老人受到冷落后,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。

去年10月14日上午8时许,徐某驾驶电动自行车在长江路行驶时,因为微信铃声响起,便掏出手机发微信,全然没注意前方路况,将一名正在过马路的老人撞倒在地,后经医生检查,老人多处骨折,需要手术治疗。

去年11月,苏州一名高二女生因长期低头看手机导致颈椎间盘突出8mm,压迫脊髓,患上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。

10月17日,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出台新规,学生如果被发现上课玩手机,一律取消奖学金、助学金的评选资格。该校85%的师生赞同这一规定,认为学校就该建立起严格的奖惩制度,帮助学生戒掉“手机瘾”。


“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,而是我们坐在一起,你却在低头玩手机。”小编发现,这个网络上流传了很久的抱怨,不论发自老人还是年轻人,正是很多人真实生活的写照。一项网络调查显示,许多中国人自清晨至深夜一天都有手机相伴,“手机依赖症”已经成为社会“流行病”。如今,手机从公交、地铁渗透到高校等各个领域,“低头族”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反思,是什么让你宁愿埋头紧盯手中小小的屏幕,却不愿抬头多看一眼身边的世界?

信息化时代的发展

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,截至去年的6月底,我国即时通信网民接近5亿人,手机即时通信网民规模接近4亿人。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,手机中的海量信息让人们获取信息不费余力,而且也让工作等生活中的事物更加方便、快捷。可是,在我国,坐车、走路、吃饭、开会等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里,你总会看到人们低头对着手机刷呀刷、划呀划……被手机“绑架”的人越来越多,手机忘带心烦意乱、半天没消息就感到不安、一遍遍地刷新信息……手机成瘾往往伴随着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,如焦虑抑郁情绪、神经衰弱、失眠等。因此,让手机回归工具的功能,将技术对人的占据与控制转变回对技术的使用,是低头族要做出的转变。

社会

在快节奏的生活中,许多人的生活被格式化,上班、下班,上课、下课,单位、家庭,教室、寝室,在这种单一的生活模式下,客观上碎片化时间很多。人们想把零碎的时间填满:接受信息、不停刷屏、时刻关注最新的动态、寻找与人交流的共同话题……属于自己的“整块”时间越来越少,导致不少年轻人只能抓紧碎片时间,通过数字终端进行娱乐休闲。可是,无论是在朋友聚会上还是和亲人团圆桌上,在这些给大家当面交流提供了机会的场合,一开始可能大家还很熟络,当人们集体低下头,刷微博、聊QQ、发微信、玩游戏。手机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远,说话的人越来越少,最终就演变为“无言的结局”。 本来应该是用“碎片时间”拿手机处理事务与放松,现在却让手机把生活“碎片化”了。手机逐渐使人的情感疏远,低头族也更使朋友和亲人无奈。因此,低头族必须意识到“人机关系”永远取代不了“人际关系”。

满足个人心理需求

一方面,在公共场合拿出手机低头玩,就可以让自己与周围的环境隔离,进而营造自我世界。这样一来就可以形成自我保护状态,这种状态在当今普遍缺乏安全感的年轻人中很受欢迎。另一方面,当自我存在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得到满足的时候,社交网络使之变得空前容易。人们发表个人观点、转发并评论、晒个人生活,能以零成本迅速得到别人的反馈。可是,心理学家认为,人们在社交生活中往往存在这样的倾向:显露正面的部分,隐藏负面,正如每个人在和朋友聚会的时候都会打扮得整齐漂亮。这样也容易引起“注意力不集中”、“强迫症”等心理问题。比如,朋友圈里的照片分享可能带来由攀比而来的自卑感:“为什么别人的生活看起来那么富足而丰富,五光十色?”因此,低头族不如让把手机放到一边,学会欣赏身边的事物和专心致志做某件事情,这有利于摆脱自己被微信“绑架”、“异化”,沦为“信奴。

毋庸置疑,低头族是高科技信息化的产物,手机等技术本没有好坏,关键是我们如何使用它,使之服务于我们的生活,而不是成为手机的奴隶。当手机渐渐代替了面对面沟通,人际关系趋于疏远,小编在此倡议,“低头族”抬起头来,更加理性地拥抱移动互联网,欣赏身边的美好。

关闭音乐
  dog_gif最新公告:名博启华教育培训学校常年开设播音主持、表演、声乐、书法、编导、摄影等专业,欢迎到校咨询报名学习专业~!主校区:奈河东路8号金茂商务中心3楼 。电话:18660898625 显示视频

本版块的内容尚未添加编辑,
请点击'编辑/管理'进行修改!

我知道了